> 弘扬中医文化 迎接美好春天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风采 > >>内容

弘扬中医文化 迎接美好春天

2020年06月01日 11:05   来源:食安中国网__产经新闻   作者:消息   点击:

1-2006010R252b9.jpg

弘扬中医文化  迎接美好春天

作者:  成名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听到习主席的这段讲话时,是否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击着我们!在我们心灵深处有一根埋藏已久的神经突然间的狂跳起来,犹如晴天霹雳、火山爆发!情感在狂暴、呐喊在燃烧!中医的春天就要来到了。

中华大地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中医文化又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学是融合了人文、自然、医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科学。中医学理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经过数千年经验的、理论的知识积淀而构成的。尽管中医理论还停留在古朴的状态,尽管目前对中医一些治疗效果还难以进行实验验证,但不能作为否定中医学理论之科学性的客观依据。数千年来,中医学理论在我国人民群众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而我们今天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全国(世界)人口总数的95%是病人(注:身心健康不健康和亚健康人群都包括),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总人口95%以上是病人,每年有一千万个家庭因病返贫。),医院高楼越建越大,越建越多,奇怪是病人确也越治越多,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的问题?这个健康危机从那里来的?会产生什么样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今天我们没有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我只想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所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而是文化的复兴,是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人类本能的中医学的问世。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多年改造。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今天我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一问: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不讨论这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造成的原因大家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请诸位注意:我们应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把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政治高度,放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春风”已经启动。健康中国离不开中医的参与。

1-2006010R310510.jpg

在这蔚蓝的天空下,广阔无垠土地上。作为我们中医人应该如何去迎接春风、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加强中医文化宣传::

(1)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应从孩子身上抓起。运用最简单、最直接现代的方法让孩子在无形中接受中医文化启蒙教育,如:动漫、手游等,一部动画片《猪猪侠》,让几岁的小孩就懂得了什么是金木水火土五行。

(2)通过媒体推出一档延展度极强的中医类栏目。从民间人物、故事入手,引起全民关注、广度参与,掀起以中医药、中医文化为主体的健康产业创业热潮。让廉验的中医药产品,进入厨房、摆上餐桌,让中医的养生、治病、治未病等理念深入国民之心,让预防重于治疗的医疗导向落地生根。

(3)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重视自己民族文化品牌的经营,使之在各国文化竞争中胜出。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文化精英们以文学作品的形式给予发扬光大,扩大其影响力,使“文”“化” 深入人们心灵之中,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二、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中医文化自身素质

1、抵制外来医学文化对中医文化的冲击和渗透,维护中医文化独具特色的医学观、人体观、医学伦理等,如阴阳五行理论、形气神理论、腑脏理论、经络理论等理论等以及“大慈恻隐、普救含灵” 的理念和注重医家人格修养等。

2、有选择有目的地借鉴外来医学的管理制度,如具体的医疗模式、医事制度、医教制度等,合理地调整、改造中医文化。如大规模成批量的培养出大量医学人才的教育模式,中医文化完全可以“拿来”, 以代替家庭作坊式的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法,从而充实、发展中医文化的时代特色并增强它对于现代社会的普适性。

3、大胆地吸纳、融合外来医学文化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充实、提升中医文化并赋予它现代最前沿的科学内涵。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医学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科学手段等已与现代人产生了较大差距,中医诊疗技术虽然孕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但在人类知识结构日益更新的今天,已经变得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将要完成新旧科学的过渡。将其中优秀的素材进行新的升华,即在不改变其特色及实质的基础上将实施方法赋予适应时代条件、可以为现代人所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

4、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养生保健需求的增长,中医药产业将跨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可以增加就业,还可以拉动内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与生态文明的理念一致,中药材种植还可以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能力、治理水土流失等相结合,在生态建设上直接发挥作用。努力打造以中医药为主题的,集科研,教育,医疗,康复,保健,预防,人文,生态,旅游,文化,养生,养老等综合的大健康产业园区。

5、深入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医药养生、医疗康复服务以及健康文化、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服务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力争在中医药理论、方法学、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外部条件支持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府应为中医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好的国内传播环境,加大对中医文化研究的政策倾斜和经济投入。

以上三点只是我一人所思、全当抛砖引玉,众君拾柴、必定风起云涌。面对文化全球化的现实,中医文化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必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保持、发扬自己的传统特色的同时,又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汲取世界各民族医学文化的长处。同时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文化在传播中不能动摇自己的文化根本,失去了文化根本的传播将不再是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的形态。如此,才能使中医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观园中傲然挺立并散发出独特的芬芳。“狭路相逢勇者胜”为弘扬中医文化、为造福人类。我们携手共进迎接中医美好的春天。

1-2006010R331443.jpg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