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严打制售假药犯罪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的违法犯罪行为,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立足刑法有关药品安全犯罪法律条文的修改,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情况,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8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
制售假药犯罪猖獗 药品辅料问题严重
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司法机关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各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945件4079人;各地人民法院一审结案2877件3399人均为有罪判决。2014年1至9月,各地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524件3532人;各地人民法院一审结案2343件2783人均为有罪判决。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介绍,司法机关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发现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仍然猖獗,许多制售假药犯罪活动形成了跨省市、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药品辅料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安全;药品流通领域,未取得合法资质,非法生产、经营药品的行为较为突出等。这些新情况给药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陈菲)“通过明确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等适用法律问题,有利于统一、规范司法行为,为依法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明确的适用法律依据,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药品市场健康发展。”韩耀元说。
七种情形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解释共十七条,首先对实践中易发、多发,且危害性严重的生产、销售假药的情况予以总结,明确了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生产、销售的假药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
——生产、销售的假药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的;
——生产、销售的假药属于注射剂药品、急救药品的;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生产、销售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假药的;
——两年内曾因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其他应当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
韩耀元解释说,根据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无论数量多少,均依法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具有解释第一条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的,还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 最新发布
-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出台 提出28项具体措施
- 我国积极推进三级预防措施 加强妇幼健康综合服务
- “二阳”症状一般较轻 为何不能放松警惕?
- 医疗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 5年医保改革 群众就医减负超5000亿元
- 12岁男孩患了“脂肪肝”?罪魁祸首可能你也有!
- 母爱的力量!为割肝救子,她一个月减重近20斤
- 张晓广:射频治顽症“一针”除病痛
- 郑州市九院心脏中心开展的“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被评为省内
-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李敏:防疫政策调整 老年人该怎么做?
- 登封民生医院“取石专家”郑跃武:“羊肠小道”取结石
- 从世界睡眠日平台看睡眠行业的趋势
- 山东亚虎和上海人民——同命运、共清零
- 李鹏飞:让“脑瘫儿”健康生活,是他最大心愿
- 在家也能测新冠,15分钟出结果!青岛同方药业门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