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时评:十问“钱去哪儿了”问出了什么?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深度报道 > >>内容

新华时评:十问“钱去哪儿了”问出了什么?

2014年12月14日 12:4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点击:

新华网沈阳12月14日电(记者 徐扬)土地出让金、买彩票的钱、路边停车费、水电“附加费”……今年以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接连发出十篇“钱去哪儿了”的稿件,追问那些关系到千家万户巨量民生资金的去向和用途,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追问“钱去哪儿了”,问的是权力的范围和边界,也是权力的透明度和阳光指数。社会因此收获的也不光是个案的真相,更是民意对法治规范权力的期许。

    综观“十问”,问的是国计民生,是那些收得不明不白、用得不清不楚的“糊涂账”。在追问中,一些原本雾里看花的东西浮出水面,如坐飞机缴的民航发展基金有的被拿去补贴企业;维修基金房主们取出来很难,却被有关部门占用甚至滥用;大量路边停车费没进政府的口袋等等。

    虽然“十问”之下,有的“糊涂账”不能马上变为明白账,但公众的追问没有停止:像水电“附加费”,收的看起来有凭有据,但却没有法律支撑,为什么却能长收无虞?上万亿元的彩票收入,隐藏很深,怎么用鲜有公开,平时的监管又在哪里?对社会抚养费,公众意见很大,为什么多次反映总是无疾而终?通过追问,法治的边界被厘清,权力的乱作为或不作为被曝光。

    透过“十问”,“钱去哪儿了”其实并不是公众最关注的终极答案,找出权力运行的监管漏洞和体制机制顽疾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钱去哪儿了”的问题,问来问去都归结到“部门自肥”上,无论收钱者还是用钱者都想方设法从中分杯羹。从资金“进口”看,有的收费仅靠一纸“红头文件”征收,有的早该清理却因利益驱使不愿退出;从“出口”看,有的没有纳入预算监管,有的去向成疑甚至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盘点“十问”,呼唤的是法治力量。许多“糊涂账”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亡羊补牢不可少,但更要未雨绸缪。对于“钱去哪儿了”这种事关每个公民福祉的事情,要从源头抓起,让这些收费和资金的使用全程纳入监管;适时开展全面普查和清理,看看还有哪些民生资金隐藏在监督的死角;用法律作为标尺,该公开的公开、该规范的规范、该取消的取消。

    公开是一种力量,在阳光下运行的权力才能保证公平和公正。面对媒体和公众的发问,有关部门应全面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如果这五个公开都做到了,暗箱操作和贪婪之手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关于“钱去哪儿了”的疑问就会大大减少。

    民有所问,须有所应。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媒体和公众的发问将是一种新常态。对于十问“钱去哪儿了”,一些部门已经就部分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并立行立改。但还有不少问题,至今还没有看到责任部门站出来答疑解惑。这样装聋作哑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急需大力整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