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旅游”创新服务美好生活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 > >>内容

“博物馆+旅游”创新服务美好生活

2023年05月18日 17:07   来源:产经新闻网   作者:熊海峰,靳承卓   点击:
    产经新闻网:(熊海峰,靳承卓)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灯塔,连接着过去的历史,照亮着未来的文明,服务着当下的美好生活。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各地将围绕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民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作为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博物馆通过专业化的运营和交流,为人们提供了教育、鉴赏、深思和共享知识的专业平台及多元体验。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走进博物馆,感悟历史、继承文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旅游休闲的一个重要选择。
 
    2021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79亿人次。2023年1月,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后,博物馆旅游迎来了新的高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参观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博物馆以藏品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核,为旅游活动注入了丰厚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让人们在参观中得到了心灵的熏陶与滋养。博物馆旅游在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创新中,有效地服务和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博物馆+”文化体验深受游客欢迎。博物馆是文化的承载者与文明的汇聚地,收藏着珍贵的文物,展呈着一个民族、城市或地区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文化习俗和价值理念,能够让人们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从文物中探寻古今的价值联结。
 
    近年来,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各地博物馆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例如,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以文物器具和书画经文为载体,为游客讲“活”了一段元、明、清3代民族关系史。上海博物馆推出“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精选了50位艺术巨匠的52件展品,完整呈现了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400余年的欧洲美术史,展出首月游客量便超过10万人次,一举成为国内的现象级展览。
 
    “博物馆+”教育研学掀起热潮。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让其拥有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独特优势。研学旅游集知识性、场景性、娱乐性于一体,为游客特别是学生提供了具有新奇感、场景感和兴奋感的开放式学习氛围,能够让他们在亲身感受和互动实践中学习,在增加博物知识和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思考探索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了教育活动32.3万场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听故事、画纹样、尝试汉服拼布,去中国扇博物馆感受中国扇文化、体验制扇工艺,到建川博物馆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博物馆研学旅游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有效拓展与深化,也是一场生动的历史与文化知识学习。
 
    “博物馆+”旅游文创精彩出新。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是根本,创意是灵魂,产品是结晶。博物馆文创在尊重历史文物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意与设计,开发出有内涵、有颜值、有品质、有价值的文创产品,赋予了文物新的形态与生命,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让高冷的文物更有温度,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名画“同款”创意甜品销售额超过2400万元;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以“考古盲盒”为代表的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4300万元,备受市场青睐和追捧。
 
    文旅消费需求随时代升级,文博旅游创新永无止境。博物馆只有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文化传承利用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获得更为蓬勃与持续的生命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速理念转变,创新旅游服务。加速推动工作从以“物”(藏品)为中心转向为以“人”(观众)为中心,促进文物、创意和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场景、新形式和新业态,提升博物馆旅游的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二是加快数智赋能,提升旅游品质。顺应旅游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通过环幕影院、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场景,通过虚拟偶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定制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博物馆旅游的质量与效率。
 
    三是注重创意营销,扩大文化影响。紧抓旅游消费年轻化、分众化、分层化等特点,利用短视频、直播、游戏等新兴营销方式,帮助博物馆“出圈”,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播作用,让文物“活”起来。
 
    四是激发多元力量参与,促进共创共享。积极推动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构建价值共创与共享的利益共同体,聚智聚力发展博物馆事业,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美好生活。(中国旅游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