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难辨 掣肘农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蹭名牌”亟待打假
2024年11月04日 09:24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农产品品牌保护和“打假”刻不容缓。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模式,构建一个兼顾品牌保护和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为农村土特产打造“金名片”,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成长,农产品“三品一标”影响力稳步提升。但伴随品牌溢价和网购日益普及,一些知名度较高、溢价较强的农产品品牌被侵权、被“碰瓷”事件频发,农业产区内“搭便车”“蹭名牌”等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李逵”“李鬼”难辨,更扰乱了农产品品牌市场,掣肘农业健康发展。
眼下,特色农产品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打造特色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尤其是已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农副产品,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市场认可度、相较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于是,一些渴望高价的销售者、生产者动起了让自家农产品“蹭名牌”的歪脑筋。据了解,当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被侵权情况较为严重。
质量参差不齐的“李鬼”农产品走进市场,不仅会破坏好不容易创建的品牌口碑,损害上游生产者利益,还会降低各地培育精品农产品品牌的热情,甚至对整个农业产业链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农产品品牌侵权之所以屡禁不止,与外地人冒用商品标识、本地人盲目逐利密切相关。加之网购普及后,农产品在享受广阔市场和销售便利的同时,也面临更加隐蔽、打击难度更大的线上侵权行为。
农产品品牌保护和“打假”刻不容缓。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模式,构建一个兼顾农产品品牌保护和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为农村土特产打造“金名片”,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疏通优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建设渠道。加快完善农产品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和信息实时共享,针对不同特性的品牌,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全方位提升品牌管理效率和精准度,让品牌建设更完善、保护更顺畅。
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加持,严堵农产品品牌侵权监管宣传漏洞。联合多部门对侵权行为严查严管,尤其是通过法律手段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获得地理标志授权的农户名录和典型侵权案例,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和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意识,从源头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徐凯鑫)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南水”千里奔流 润泽北方大地
- 真假难辨 掣肘农业健康发展 农产品“蹭名牌”亟待打假
-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 10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 各地经济“三季报”亮点多 “两重”“两新”持续发力
- 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为制度型开放探路
- 前三季度9个工业大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全国平均
- 高质量做好“两重”建设
- 港珠澳大桥开通6年来:一桥连三地 融合发展加速度
- 补短板 优结构 稳增长 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 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百日答卷”可圈可点
- 我国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 以赛传情|衡阳律师篮球队与365篮球队开展友谊交流赛
- 政策暖风频频 中小企业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源泉
- 对GDP贡献率接近四成 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亮点足
- 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