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的是围墙,树立的是服务型政府新标杆
------为常德市汉寿县38个政府机关主动拆除单位围墙点赞!

手机页面弹出一节湖南日报的新闻,标题为《湖南38个机关事业单位围墙全拆了,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仔细一瞧,好样的,是湖南常德汉寿县的38个机关事业单位围墙主动拆除,震惊!非常震惊,这汉寿县“父母官”的举措,是让老百姓与政府机关零距离,是值得赞许的。“破墙之举”不仅拆除了物理隔阂,也让曾经戒备森严带有“神秘气”的办公大院变身成有“烟火气”的城市客厅,更是彰显了基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
报道称,汉寿县的机关大院拆除围墙后,原本封闭的办公区域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百姓不仅可以自由穿行于县委、县政府大院,与公职人员共享同一片绿地,还能免费使用院内停车位。这种“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的实践,让城市公共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围墙拆除让政府的神秘感逐渐转化为亲近感,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心理距离的拉近。这种变化在细微处尤为显著:机关食堂节假日向市民开放,卫生间、停车场等设施成为共享资源,政务服务从"窗口办理"延伸到"身边服务"。
北京大学教授白智立指出,这种转变是政务透明化的具象表达。当政府主动打破 "门禁森严" 的传统形象,以开放姿态接受公众监督,实则是对 "服务型政府" 理念的生动诠释。数据显示,拆围后汉寿县群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印证了开放带来信任、透明赢得民心的治理真谛。
反观有一些地方,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做派。 某地公安局门口的安检门比银行还严密,群众进门需刷身份证、登记单位之外,还必须打电话叫里面的工作人员出来接,方可入内;某地方检察院、法院,甚至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乡镇府、街道办的办公楼大门,普通群众办事、找人更是难上加难,电梯不开放,还层层有小铁门紧锁。这些“小围墙"、“小铁门”的存在,让群众办事如同穿越“封锁线”,不仅增加了跑腿成本,更在心理上拉开了政民距离。与常德市汉寿县主动拆除物理围墙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市民林森所言:"现在办事就像走亲戚,心里踏实多了。"这种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正是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面对可能的安全顾虑,汉寿县通过电子安防、网格化管理等创新举措化解风险,证明开放与安全并非对立。正如国家行政学院专家所言:"真正的安全源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非物理屏障的堆砌。"这种智慧,为其他地区破除"一放就乱"的困局提供了思路。
汉寿县的"无围墙"实践,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新时代政府治理的应有模样。当城市空间不再被围墙分割,当政民关系超越"管理与被管理"的传统框架,基层治理便抵达了新的境界。这道消失的围墙,既是城市空间优化的点睛之笔,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时代印记。当权力的边界让位于民生的需求,当行政的威严转化为服务的温度,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常德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治理智慧,就藏在拆除"心墙"的勇气里,体现在服务群众的细节中。
- 上一篇:全国60余名爱心人士组团赴云南边疆祭英烈
- 下一篇:没有了
- 最新发布
- 拆除的是围墙,树立的是服务型政府新标杆
- 全国60余名爱心人士组团赴云南边疆祭英烈
- 以法治匠心诠释委员担当 —— 记衡阳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
- 聚焦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困境,建言法治建设发展
- 扩大有效投资 地方国资国企明确2025年重点任务
- 打造更多数据应用场景,有关部门这样发力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从外资大项目看引资变化
- 借“两新”机遇 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行程缩短90分钟!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全线隧道顺利贯通
-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涉及百姓生活、应急管理、农业农村等
- 稳存量、促增量、提质量——以更多务实举措吸引利用外资
- 重大交通工程畅通经济循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税务总局发文支持跨境电商 出口海外仓货物“离境即退税”
- 国常会部署提振消费多项举措 细分市场潜力大
- 春节后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