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2025年02月11日 10:14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重大项目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扩内需、惠民生的关键支撑。春节假期后,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例如,据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除永旺梦乐城、月亮岛水利整改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春节未停工以外,截至大年初八(2月5日),长沙市共有蓝思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紫金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研究基地、华纳高端原料药及中间体绿色智造基地、暮坪湘江特大桥等156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复工,为长沙市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月6日上午,长沙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并在会前举行了预估总投资878.9亿元的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同日,据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广州也召开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以视频形式公布了重大签约项目清单——总投资约1010亿元的52个项目,涵盖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0个产业领域。
“各地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向市场传递出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项目投资额度大、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从各地的重大项目来看,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能够有效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聘研究员仇文旭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持续协同发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春节假期后,多地第一时间启动重大项目建设,抓住了“投资”启动的关键节点。重大项目将带动众多供应链、产业链链主企业参与,在促进扩大内需的同时,新增的就业岗位也将为“消费”带来动能。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地方重大项目建设也体现了对产业类项目的重视。以前述长沙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为例,本次新开工产业发展类项目170个,总投资733.8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预估投资总量的72%、83%,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和重要抓手。
“多地对产业项目以及新质生产力相关项目都较为重视,这有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北京奥优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朱华雷认为,多地将产业项目和新质生产力相关项目作为重点,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高端新材料等领域,这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不少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项目聚焦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据了解,广州召开的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的重大签约项目中,战略先导产业占比接近三成,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占比更是突破三成。
展望未来,各地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应如何发力?张玥认为,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推动产业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华雷表示,各地后续应加强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比如继续出台和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项目等的扶持力度。同时,可持续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记者 韩昱)
转自:证券日报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国常会部署提振消费多项举措 细分市场潜力大
- 春节后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 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多地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六部委谈新一年政策举措
- 国资基金密集落地 新兴产业发展“源头活水来”
- 2025年地方两会带来哪些“民生礼包”?
- 我国预计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 多部委系统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一大批硬招实招有望陆续落地
- 两部门连发三份文件 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相关活动
- “暖流”跑赢寒流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忙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五篇大文章进展积极
- 聚焦三大重点 多地绘就202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图谱
- 2024年中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三个“更加”彰显新活力
- 2024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 新年新品新动能 中国外贸含“新”量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