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扎根乡村课堂,邹城北宿镇中心小学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
产经网:( 姜召霞 田中华)深秋的邹城市北宿镇中心小学校园里,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实践正在悄然开花结果。自2024年下半年“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启动以来,这所农村小学用一年多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一、教学理念重构:从“五育拼盘”到“有机融合”
“我们追求的不是简单地把德智体美劳塞进一节课,而是要让五育像五味调料那样,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然融合。”课题负责人这样形容他们的探索。
在语文课上学习《悯农》时,老师们不仅讲解诗文,还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劳作;数学课上测量操场面积时,融入体育游戏和团队协作;美术课绘制校园植物时,结合自然观察和劳动教育。这种融合式的教学设计,让原本割裂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而立体。
“以前总觉得五育融合很难,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任教多年的姜老师感慨道,“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融合点,让知识学习与品格培养自然发生。”
二、课程创新实践:项目式学习激活课堂
“如何设计我们理想的校园花园?”这个驱动性问题开启了一场跨学科的学习之旅。学生们在数学课上计算面积和预算,在科学课上研究植物生长规律,在美术课上设计花园布局,在劳动课上亲手播种培育。
“这样的课堂太有意思了!”五年级学生王明兴奋地说,“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真的在校园里建起了自己的小花园。”
项目式学习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从“班级微农场”到“传统节日探秘”,从“家乡水质调查”到“校园节能方案”,一个个真实而有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学生素养提升:看得见的成长变化
课题实施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学生身上。
“孩子们更爱提问了,也更懂得合作了。”班主任田老师观察到,"在项目学习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习。"
数据显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35%,团队协作能力显著增强。在最近举办的全镇教育智能创新比赛中,该校学生获奖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六年级学生刘欣的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现在回家会主动做家务,还经常跟我们分享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感觉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四、教师专业发展:从实践者到研究者
课题研究不仅改变了学生,也重塑了教师队伍。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公开发表教育论文6篇,9人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奖励,实现了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
“我们建立了两周一次的教研沙龙,老师们轮流分享融合教学案例。”教研组长田中华介绍,“这种同伴互助的模式,让好的经验能够快速推广。”
青年教师小唐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第一次感受到教育研究的魅力。当我们把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变成研究课题,教育工作就充满了创造性的乐趣。”
五、扎根乡土:农村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中心小学的探索尤其注重乡土特色的挖掘。孩子们研究本地农作物生长,记录家乡变迁,传承民间工艺,在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孙召红校长表示,“我们身边的田野、村庄、民俗,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素材。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把教育资源从‘有限’变为‘特色’。”
如今,走进北宿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你会看到孩子们在测量中认识数学之美,在劳作中体会付出之乐,在合作中感受团队之力。“五育融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念,而是化作了每个教育环节中的具体实践。
这片农村教育的热土上,改革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期待着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素质教育之花。(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中心小学)
- 最新发布
- 河南新乡:一颗赤子心 一曲润乡音
- 临沂罗庄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宣传进驾校守护安全“第一步”
- “五育融合”扎根乡村课堂,邹城北宿镇中心小学探索素质教育新路
- 冷冬前扎兰屯市全面暖心落实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 滑雪季来临,这份“法律风险提示”请收好!
- 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莒县四小少先队大队委竞选
- 山东省邹城市职工乒乓球比赛邀您报名参加
- 山东邹城市总工会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线上有奖知识竞答活
- 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司法所开展“送法进校园普法护成长”活动
- 暖闻!费县交警替受伤骑手致电客户“别给差评”
- 济宁市梁山县政协召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推进会
- 山东沂南县汶河实验学校成功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 山东邹城:强基赋能促发展全市工会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圆满收官
- 临沂罗庄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白+黑”全覆盖开展酒醉驾治理工作
- 陕西兴平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圆满完成中院支队模块化练兵训练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