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关注重污染预警:各地预警应急和执行效果打折
“清晨起来睁开眼,第一眼便望窗外的天空”,这是20多年前一本畅销杂志刊载的一篇散文的开头,这种情形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成常态。空气质量指数是多少,污染预警可能是什么“颜色”,成了百姓每天最关心的生活元素。
重污染天气预警仅仅开展一年,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与预警密切相关的应急预案作用有多大?执行得怎么样?
一年来各地发布200余次重污染预警
应急措施执行不力,效果打折
去年11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一年来,全国20个省(区、市)、近2/3的地级市编制了应急预案,共发布200余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并采取响应措施。
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看来,应急是与常态对应的状态,应急措施虽然不能阻击重污染,但可以减缓其程度,缩减其持续时间,可以说是保护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少专家认为,应急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预案的科学性如何,执行得如何。
预案提出的停限产、机动车停驶等硬措施,在应急中执行起来力度偏软。
今年,华北地区遭遇几次连续重污染天气,环保部都派出督查组督查应急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10月份,一场来势汹汹的雾霾让华北大部分地区再度遭遇“心肺之患”,环保部派出6个督查组,奔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邢台、衡水、邯郸8个城市,专项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石家庄三环路是全市交通干道,也是重型车辆主要途经之处,市交警部门在应急期间设卡禁行,但劝返比率不足30%。”“衡水市大气办未将应急通知发给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务车停驶80%的措施未落实,交警支队预案中也没有单双号限行措施。”环保部通报中的这些文字,充分说明应急措施落实不力。
相反,措施执行到位,减排效果就很明显。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气象局雾霾监测预报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龚山陵告诉记者,根据分析,APEC期间气象条件和外来污染对北京的影响较小,本地减排对污染物降低贡献率约为83%,其间北京应急响应执行情况较好,加之周边协同减排,PM2.5浓度下降了35%左右。
提前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效果才好
要求企业停产限产将有法律依据
应急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应急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不久前,环保部发出《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函》,其中指出目前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案定位不准、重要概念含糊;组织机构的权威性不够;预案衔接性不够,体系不健全;预警能力不足,预警制度不完善等等多种。
- 最新发布
-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法院开展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宣传活动
- 美丽的蜀葵花开在美丽的结核大院
- 《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 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 甲基叔丁基醚(MTBE)有望延续高景气
- 国家水网顶层设计发布 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
- 聚焦充电“堵点” 综合施策助推新能源汽车下乡
-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成为稳工业重要力量
- 大基地建设“促提速” 储能与风光共“起舞”
-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 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电力行业供需总体平衡
- 北京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
- 北京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城管开放日活动
- 广东启动建筑节能增效行动
- 新能源车下乡获力挺 充电设施布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