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江:河北斩污再亮剑
2016年12月03日 09:50 来源:百灵环保网 作者:王振江 点击:次
2015年11月12日起到2016年4月30日,河北省公安厅、省环保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2015利剑斩污”专项行动。通过“利剑斩污”行动,可以说,整个河北的环境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企业,基本上已经绝迹。很多企业环保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截止到2016年10月份,河北省公安厅共立案侦办环境类刑事案件749起,破案635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13名。查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职务犯罪56件102人。河北省公安厅表示,接下来的利剑斩污行动将对新型案件重点突破。
但是,雾霾现象依然很严重。为了加大力度,再接再厉,今年11月17日,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环保厅、河北省检察院和河北省法院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即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2016利剑斩污”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力度,推动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是对环境污染的第二次亮剑,由此可见,决心之大,力度之大。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河北省政府能够有这样的信心,这是对党中央的负责,更是对全体河北人民生活的负责。
这次行动,组织力量强大,斩污力度空前而全面,从各个领域着手,基本做到了不留死角。据河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冯帆介绍,本次专项行动针对四大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详尽的部署,比如:关于水污染,重点打击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或出现严重退化的重污染河流(段)区域内存在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整治《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的水污染十大重点行业和应取缔的“十小”涉水企业。而在大气污染方面,则重点打击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玻璃、有色金属、制药等安装在线监测设施的涉气污染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面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重点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危险废物的整治,重点打击涉危废产生、运输、经营企业和个人存在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兵分八路,四处出击。11月30日,石家庄市各部门通过联合执法,第一个被查处的是石家庄市栾城区的华栾公司利用在线检测数据造假的案件。化学需氧量(COD)规定排放上限为240毫克/升,运营企业却将在线自动监测仪参数曲线设置为0-150。河北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案件查处工作负责人孙伟表示:“我们将通过调查取证,查清事实,该行政处罚的进行行政处罚,该刑事处理的进行刑事处理。”
据悉,如发现对抗调查、拖延办理、包庇袒护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责任。
在河北开展声势浩大的“利剑斩污”行动之际,百灵环保网也组织人员深入河北调研环保情况。本网人员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确实是如箭在弦,行动雷厉风行。环保部门一经接报,都能迅速安排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对正在排污的即使进行制止,然后立案等候处理;对潜在污染问题也不敷衍,派人进行跟踪调查。有的环保人员说,他们是24小时运转,甚至连吃饭都不能安稳。环保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不敢有丝毫放松。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的企业或者环保部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或者说是存有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最近几天,在安新县发现,有三个乡镇(寨里乡、刘李庄镇、同口镇)存在严重污染问题,刘李庄镇毛毡个体小作坊,垃圾乱抛,粉尘乱排;寨里乡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占地有几十亩,处理方法是直接点燃燃烧;同口镇一个名叫旭日毛毯的公司,涉嫌将污水直接排到犁翻的几十亩租赁的麦地里。让人不能理解的是,环保局执法人员对待举报却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态度,连现场都不到。
治污不是一朝一日能够完成,对于无视环保的企业要严刑峻法,这样才能对心存侥幸的企业,起到震慑的作用。作者:王振江 来源:百灵环保网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从城市到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 增量不增利 合理保障新能源发电收益措施有待完善
- 山东水兴建设集团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实践
- 碳减排压力大 钢铁行业电气化迫在眉睫
- “生态修复+文旅开发” 百年石屋焕“新”
- 三季度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电力建设发展指数发布
- “红色党建”护航“绿源环保”—环保能源集团党总支为集团高质量
- 光伏设备退役潮将至,“新型污染源”亟待规范治理
- 中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透视10月份PMI数据
- “古建之美+良好生态” 古村落群焕发新风采
- 农旅文化新里程、南充市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 张通凡
- 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
- 我国将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