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再话山地和户外游 破局绿色红利共享
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将于8月在黔西南举办,这已是黔西南连续第三次举办此次盛会。近年来,黔西南经济社会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使之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为贵州“共享绿色红利”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那么,黔西南是如何做到的?透过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窥见破解绿色红利共享的路径与模式。
飞出大山的一双翅膀
黔地万重山,又以黔西南为最。
喀斯特山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2%左右,中国的喀斯特山地主要分布于贵州,占到世界的63%;而贵州黔西南的喀斯特山地面积又占到整个贵州的72%以上。
据统计,黔西南州山地地形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高达48.7%。以万峰林为代表的两千多平方公里山地之内蕴含着丰富的山地资源,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山地景观。
冬暖夏凉、宜游宜居。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秉赋良好,按类型分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自然遗产、红色旅游、度假胜地六大板块,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然而,喜也万重山,忧也万重山。因为万水千山的阻隔,黔西南虽有无双景,却只能锁在深闺人未识。飞出大山也就成了黔西南最迫切的愿望。
何以解忧?首选交通!唯有打造立体的交通网络,方能打破肠梗阻,把美景呈现在世人眼前。
为此,用大交通带来大旅游成为黔西南人的共识。2015年,黔西南99%以上的村道都已经变成硬化路,就连“串户路”也从泥泞小道变成整洁美观的石板路。从前最偏远的望谟县和册亨县,都已经修通了高速路,全州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400公里。
随着黔西南州万峰林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工、县县通高速和与周边重要节点县市高速公路网建设、南北盘江航运水道码头建设、特别是盘兴高铁的开工建设和贵兴快铁即将开建、兴百高铁推进规划建设,黔西南州即将形成高铁及立体化交通格局。
立体交通网络成形,打破的是地理上的肠梗阻。但要让黔西南的大好风光走出“深闺”,还需打破信息上的肠梗阻。为此,大数据就成为黔西南飞出的山的另一只翅膀。
如今,大数据已经告别“高冷范”,飞入寻常百姓家。黔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搭上大数据的快车之后,必将跨越高山大海,冲破阻隔走向世界。而这,已经变成生动的实践。
- 最新发布
- 山东省邹城市人民法院开展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宣传活动
- 美丽的蜀葵花开在美丽的结核大院
- 《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 2023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 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
- 甲基叔丁基醚(MTBE)有望延续高景气
- 国家水网顶层设计发布 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
- 聚焦充电“堵点” 综合施策助推新能源汽车下乡
-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成为稳工业重要力量
- 大基地建设“促提速” 储能与风光共“起舞”
-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 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电力行业供需总体平衡
- 北京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
- 北京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城管开放日活动
- 广东启动建筑节能增效行动
- 新能源车下乡获力挺 充电设施布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