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睢阳区环保局、国土局力保违法工地 是否“小苍蝇”在作怪
人民法制报据大众生活网讯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乎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为此国家制定了“2+26”环保政策,国家领导人提出“环保就是民生”,从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在国家领导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会议精神、视频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宣传、落实环保政策。然而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本报接到举报,11月23日10时左右实地调查了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李口镇顺河集北村的工地,具体位置老变电所向西50米路南,还没有进入工地,首先看到工地运输物料的车辆经过时扬尘满天飞,车辆进入没有喷淋、冲洗,施工现场没有降尘设施,十余名工人在公路上翻动水泥、沙子、石子混合物,现场扬尘飞起影响交通。
现场及附近没有看到该工地的项目显示牌。
了解情况后15点34分本报人员拨通了商丘市睢阳区和梁园区一体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接举报后接线员讲不属于我们环保局,属于城乡建设局,我先记下吧,你的电话是多少?我记录一下,本报人员告诉了联系方式。
15点50分本报人员拨打了睢阳区环保局办公室电话:举报李口镇顺河集北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接线人员讲:属于“大气污染”这个部门管理,把你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帮你转接。电话转接过去之后有位自称“区大气办”李姓男同志记录了本报人员反映问题。
因为现场及附近没有看到该工地“项目显示牌”,16点10分左右本报人员联系了“睢阳区国土资源局双违办”,问该工地手续是否齐全、合法,工作人员人员解释说:我们不掌握该工地相关土地情况,等一下我让李口镇国土所的给你联系。
过了30分钟左右,在本报人员刚刚向相关部门反映完情况之后,一位自称是顺北村姓席的同志和5、6个不知姓名的人员打来电话向本报人员说该工地的事情,均被拒绝。
本报质疑睢阳区相关部门,一桩简单的环境污染、工地涉嫌违建案件,在相关部门、相关办案人员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奈。
本报人员在和相关部门举报之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顺北村电话打过来?是谁泄漏了本报人员的信息?睢阳区环保、土地部门接到举报后没有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违法究竟是何意图?背后又有多少见不得阳光的秘密?
“环境保护”功在当今、利在后世,让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醒醒吧!
本报继续关注事件发展http://61pr.com/fangchan/dichan/2017-11-27/12011.html
- 最新发布
- 从城市到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 增量不增利 合理保障新能源发电收益措施有待完善
- 山东水兴建设集团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实践
- 碳减排压力大 钢铁行业电气化迫在眉睫
- “生态修复+文旅开发” 百年石屋焕“新”
- 三季度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电力建设发展指数发布
- “红色党建”护航“绿源环保”—环保能源集团党总支为集团高质量
- 光伏设备退役潮将至,“新型污染源”亟待规范治理
- 中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透视10月份PMI数据
- “古建之美+良好生态” 古村落群焕发新风采
- 农旅文化新里程、南充市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 张通凡
- 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
- 我国将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