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茌平信发集团被曝光,虚假材料违规建设遭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
2018年01月08日 15:05 来源:央视网 作者:焦点访谈 点击:次
央视网2018年1月7日晚《焦点访谈》消息: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人民群众对此深有体会。然而,迈进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过程中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差距。2017年八九月份,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的8个督察组,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8省区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从2017年12月22日开始,各督察组陆续向相关省区反馈督察意见,并同步移交督察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
“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喊得多做得少,有的甚至说一套做一套”,“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被房地产绑架,企业指到哪政府就规划到哪,鼓了钱袋毁了生态”……在对各省的反馈会上,督察组长们在指出问题时都非常直接,而且用词犀利、不留情面,对涉及的责任部门也直接点名、毫不回避,显示出了中央对待环保问题的坚决态度。然而,揭开问题不易,解决问题更难。许多地方的环保问题积存已久、原因复杂,而且背后涉及众多方面利益,想要真正解决,需要地方政府下大决心、啃硬骨头。就在督察反馈期间,记者发现相关省区的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触目惊心。
在一次现场调查中,记者发现吉林省松花江流域的一个支流——永春河的河道旁边,可以看到很多排水口,长春市区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就直接从这些排水口排放到河道里,里面的污水完全是黑色的,并且可以闻到很大的恶臭味道。
沿着河道走,污水直排的情况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省会城市的污水要做到全收集、全处理。然而长春市每天有多达12.6万吨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便直接排放,这接近全市产生污水总量的10%。这些污水汇入松花江,使松花江的水质在流经长春市后急剧下降,成为整个松花江流域污染最重的区域。不仅如此,污水积存在市区,形成多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
因为黑臭水体问题严重,长春市在这次督察中被督察组点名批评。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焦焕成在吉林反馈会现场时说:“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长春市应于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但目前尚无一处完成改造,工作十分被动。”
黑臭水体长期存在,是因为城市污水不能全部进行处理、有一部分直排造成的。而之所以做不到污水全处理,是因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处理能力不足。随着城市发展,污水处理设施本应该也及时改造、更新,但一些地方政府因为各种原因,对这项工作长期拖延、不肯担责,导致问题一直不能解决。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督察二处负责人邢长城对记者说:“就是政绩观的问题, 因为有些污水处理工程都是地下的工程,周期很长,投资很大,它不好把你的政绩显现出来。但是恰恰有一些官员有错误的执政理念是什么呢?重表轻理,也就是显性的政绩工程我喜欢干,强力去推动,但是一些隐性的,可能我干了几年也不会有效果,干了几年领导也看不见,就给它放到一边了。”
“吉林省近年来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根本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一些部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总协调人文毅说。
中央督察组在反馈中,把这种现象评价为政府的“不作为、慢作为”,而它付出的巨大代价,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百姓健康受影响,这些都是难以弥补的伤害。然而,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在这轮督察的各个省区中都存在。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从城市到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 增量不增利 合理保障新能源发电收益措施有待完善
- 山东水兴建设集团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实践
- 碳减排压力大 钢铁行业电气化迫在眉睫
- “生态修复+文旅开发” 百年石屋焕“新”
- 三季度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电力建设发展指数发布
- “红色党建”护航“绿源环保”—环保能源集团党总支为集团高质量
- 光伏设备退役潮将至,“新型污染源”亟待规范治理
- 中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透视10月份PMI数据
- “古建之美+良好生态” 古村落群焕发新风采
- 农旅文化新里程、南充市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 张通凡
- 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
- 我国将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