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防控全程监管——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有了国家标准
2024年05月23日 10:17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近日,一批规范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项目的矿山生态修复国家标准陆续发布,这是全国首批针对正在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的国家标准,对生产矿山“边开采、边修复”提出要求,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批标准包括《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4项国家标准,由自然资源部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等有关单位编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过去因采矿业管理方式粗放,一些矿业开采后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带来了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
为此,我国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复垦条例》,明确了“谁开发、谁保护”“谁损毁、谁复垦”“边开采、边治理”等基本原则。自然资源部制定了《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制度。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说,这些制度旨在建立源头防控、全程监管的约束机制,强调矿山企业要严格履行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等法定义务。
卢丽华表示,正在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就矿区生态修复设置了专章,一些省份也相继出台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专门性地方性法规。
此次发布的4个国家标准要求企业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采取预防控制与复垦修复等多种措施,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与矿产资源开采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及时复垦利用损毁土地,恢复并提升矿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为绿色矿山建设设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小型矿山管理。
业内人士称,这些陆续出台的制度和标准体现了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对于矿山而言,不再只是资源开采的场所,更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
卢丽华表示,此次出台的标准强调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实施表土剥离利用与植被移植利用等预防措施,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及土壤种子库等。同时,标准指导矿山企业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将开采活动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及时恢复受损生态,降低土地和生态资源消耗强度,实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同时,标准提出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保护目标实施避让保护措施,优化矿山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集约节约用地等。标准鼓励矿山企业优化开采工艺流程,对固体废弃物优先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大综合利用量,减缓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生态扰动。(记者 黄晓芳)
转自:经济日报
- 上一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 下一篇:生物质能将迎“生态价值+售能”新模式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从城市到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 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 增量不增利 合理保障新能源发电收益措施有待完善
- 山东水兴建设集团党建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实践
- 碳减排压力大 钢铁行业电气化迫在眉睫
- “生态修复+文旅开发” 百年石屋焕“新”
- 三季度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电力建设发展指数发布
- “红色党建”护航“绿源环保”—环保能源集团党总支为集团高质量
- 光伏设备退役潮将至,“新型污染源”亟待规范治理
- 中国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透视10月份PMI数据
- “古建之美+良好生态” 古村落群焕发新风采
- 农旅文化新里程、南充市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 张通凡
- 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
- 我国将加强入海排污口监管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