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太极推手和功守道给我们期待的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风采 > >>内容

新太极推手和功守道给我们期待的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2017年12月25日 10:13   来源:食安中国网__产经新闻   作者:消息   点击:
  中国武术能打吗?中国武术为什么进不了奥运会?太极大师惨败的背后是什么?现代社会兴起的格斗术能走多远?武术比赛为何精彩但不叫座?马云和李连杰所开创的“功守道”意义何在?这一连串的问号似乎可以从邱丕相教授在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专业交流培训活动上的讲座中找到答案。
 
  在活动中,邱教授做了题为《人类格斗术文明化进程和未来武术》的精彩讲座。邱教授是中国武术九段、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武术大师。他从事武术事业50余载,曾是中国武术套路规则的制订者和修订者之一,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如今他却撇开了武术转投新太极拳推手的研究。原因何在?用他的话说,不是因为武术不好,而是因为武术太好了。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129个拳种,各种不同风格的套路难以计数;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注入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是“文”与“质”的完美结合。
 
  武术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武术不适合于走西方竞技比赛之路,因为各类拳术之间很难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当前武术比赛仅凭人为打分,很难将武术的文化内涵用分值来体现出来。为了便于分清参赛者的伯仲,有关部门只好在武术比赛的规则上动足脑筋,设置了众多体操式的难度系数,让武术走向了体操化,让本来入门较慢的武术变得更加曲高和寡。再看当今社会,一些别有用心者为博人眼球而无底线地炒作,败坏武术特别是太极的名声。有的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将西方和泰国的搏击运动引进国内,搞出了花样百出的格斗比赛。其中最为残忍的当数笼斗,所谓笼斗即把两名决斗者关进铁笼里,任其相互撕打。为讨好观众寻求刺激的心理,参赛者往往被打得血肉模糊,但观众却在笼外高喊:“打死他,打死他。”这与“习武先习德、止戈为武”的中华武术精神相去甚远,简直是对武术的一种践踏。一次偶然的机会邱教授被邀请去一笼斗现场观看比赛,当他看到以上这一幕时心情沉重,因此拒绝了主办方安排他为冠军颁奖的请求。
 
  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内行的、外行的都在问这句话,很多人也在力图诠释这句话。曾几何时,我们曾醉心于金庸笔下的孤独求败、令狐冲,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叶孤城,梁羽生笔下的上官云龙、南霁云等江湖豪杰;曾神往于华山论剑,七剑下天山的巅峰对决场面。这已将武术异化为一种精神寄托。问题在于许多人将这种精神与现实混为一谈,所以,武术能不能打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像“雷公事件”那样烂的炒作却成了新闻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武术是从格斗技法中衍生而来的,是格式化的一门艺术,因此武术中注定会有一些格斗元素;将这些格斗元素进行改良组合,并遵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争”,形成一种全新的比赛模式,这才是真正的武术比赛,武术能不能打也就不言而喻了。可喜的是,当今很多人在尝试着这种改革。其中,马云和李连杰便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创立了“功守道”。他们不惜重金为功守道造势,拍摄电影《功守道》,网络直播功守道首场比赛。
 
  作为中国首个原创传统武术竞技赛事,功守道在传统太极拳推手的基础上,打造出技术更加立体化的“太极3.0”竞赛体系,从擂台形式到竞赛规则,都做到了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武术竞技形式上的壁垒,保证了对抗性与观赏性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易懂的、低伤害性的、更易于推广的竞技形式。李连杰先生在描述功守道时说,“西方搏击里直接攻击性,强调KO的东西,非常好,它有很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且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功守道要做的就是以对抗的形式竞技,又不给对手的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不以用肢体打倒打伤对手为目的,我们靠自己的平衡技术,用内在的、核心的、综合的太极技法,来展示我们的特色,这是中国人的武者智慧。”据说,马云和李连杰还准备将功守道推向奥运会,我们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不管功守道的发展成功与否,但他们在中国武术竞赛的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利用他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广泛影响,为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意义远大于功守道的本身。正如当初马云给李连杰的忠告所说:“目标确定了,就要不忘初心,努力去实践,不要患得患失,很多事情的意义不在于成败,而在于要有人去做,做了就是成就和意义”。
 
  无独有偶,邱不相教授这几年也在默默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从纷繁复杂的武术套路中找到突破,最终,他把目标指向了太极推手。他和他的高徒,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中国武术博物馆副馆长王震一道,共同探索新太极推手的改革。在今天的活动现场,邱教授讲座之后,由王震老师讲解了《新太极推手竞赛规则》。新太极推手也是在传统太极推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大胆改革,与功守道形如塔山的擂台不同的是,新太极推手是在8米见方的场地中间设一个直径5米的大圆,核心处再设一个直径1米的小圆,过小圆设一宽1米、长5米的长方形区域,形如桥面,在比赛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夺桥”的概念。参赛运动员分别在小圆的两边,黑方为攻,红方为守(我认为将此称为“攻守道”更为合适)。双方互行抱拳礼后,便开始正式比赛。在一米宽的“桥”上对角,两位勇者“狭路相逢”,双方选手运用各种太极推手的技巧,如果把对方推出左右两边边线则得1分,对方在场地内倒地则得2分,将对方身体移出身后桥的底线则得3分,如果将对方干净利落地“推”出桥的底端则以优势获胜。
 
  新太极推手避免了在对抗过程中的长时间纠缠和无限度地退步躲让,符合拳谚中所说的“拳打卧牛之地”,让比赛更加具有技术性和观赏性。因此,新太极推手是一项老少咸宜,融专业竞技性和群众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新型运动。新太极推手还设计了“友爱”规则,当把对方推倒时要立即伸手将对方扶起,整个环节遵循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君子之争,犹如射艺所提倡的“射不主皮”和“揖让而升下而饮”的君子风范。所以这项运动既体现了太极的攻防特性,又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值得大力推广。这一形式的创新得到了证大集团的鼎力支持,未来完全可能出现“攻守道”与“功守道”并蒂齐开的喜人局面,那一天,武术将真正走向世界擂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