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托起"加速奔跑"的中国
2024年09月27日 15:27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 擘画新型工业化蓝图
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托起"加速奔跑"的中国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建设用7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长达数百年的历程,创造了波澜壮阔、世界瞩目的工业奇迹。
1953年10月,新建的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的汽笛一声鸣响,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成功轧制,标志着我国在向工业国转变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1958年5月,我国第一辆“东风”轿车在长春组装完毕,揭开了新中国工业的华章。
1967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地铁样车交付试运行,开始奔驰在北京地铁一号线上。
……
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我国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精准对上百公斤工件抓取、定位、安放,移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仓储、物流、装配、检测,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和高度自动化的产线,让智能制造的体验扑面而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我国工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展现出新态势、新业态、新模式,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增添了新动力。
大国工业,拥有稳定且高竞争力的产业链至关重要。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齐全的工业门类、丰富的产业链条,大大增强了经济的韧性,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进入世界前列,从不足到充裕,从短缺到丰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制造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工业为我国经济运行夯实了“稳”的基础、累积了“进”的因素、增添了“新”的动能,托起了“加速奔跑”的中国。
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经济建设史。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
我国工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推进,聚焦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力,不断夯实中国经济的根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52年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到1992年1万亿元、2007年10万亿元、2012年20万亿元、2018年30万亿元、2023年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个关键词擘画工业版图
第一个关键词是“第一制造大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极端落后,甚至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都不能独立制造,到神舟飞天、“蛟龙”探海、高铁飞驰、北斗组网等,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国制造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我国工业清晰描绘出一幅备受瞩目的“制造版图”。
第二个关键词是“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到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建国初期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到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我国工业展示出属于“中国制造”的高光时刻。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驱动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日用生活消费品仅有棉纱、布匹、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产出,到能够生产的产品覆盖原材料、消费品、中高端装备等各个领域,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纸张开始实现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到C919大飞机一飞冲天、复兴号高速列车在大地奔驰、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精彩亮相等一批批重大技术装备问世,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我国工业整体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第四个关键词是"两化深度融合"。从《1956年到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将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作为战略重点之一,到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以及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工业由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制造"终于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第五个关键词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企业中私人企业12.3万家,到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已经跃升成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对外贸增长贡献度超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日益凸显。从量的方面看,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壮大。从质的方面看,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涌现。
五个关键词奠基未来工业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我国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建设的成功关键是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因事制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显著加速,呈现出了"全、多、大、强"形势。全是体系全,我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多是产品多,我国在全世界500个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个全球数量第一。大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制造业连续14年名列全球第一。强是设施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通信网络设施,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工业进入新阶段的必要选择,必然也正在重塑中国工业的走向。中国工业正不断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迎来新一轮"新型化变革",全面进入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的新阶段,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之一"进"。我国工业主动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突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之二"退"。我国工业在"双碳"目标框架下,以碳达峰为引领,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节能提高能效、能源结构低碳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数字化转型等以及相关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标准体系建设,正逐步、有序推动绿色发展。
关键词之三"效"。我国工业强化节能降碳目标导向,持续提升能效水平,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加快工业用能多元化、绿色化,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用能结构,不断提高"含绿量""含金量""含智量",擦亮"绿色发展"主色调,把"绿色账单"转化为"经济账单"。
关键词之四"新"。我国工业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大力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以及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水平,高质量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关键词之五"转"。我国工业加快推进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资源效率、环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赋能作用,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赋能绿色制造,形成"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托起"加速奔跑"的中国
-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改革提速扩围
- 中国经济法制报社(学术机构) 正式揭牌成立
- 第24届食品农产品安全高峰论坛 携手产业链企业共创合作新机遇
- 武陵山乡开展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暨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
- 如何从司法角度否定你不认可的文物鉴定证书
- 提高超55个百分点 75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 “两新”工作持续激发需求潜力 不断拉动投资增长
- 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 乡村振兴开启崭新篇章
-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两项水处理装置标准
- 北斗追梦 领航苍穹——中国北斗建设发展三十周年记事
- 西北建设杂志社隆重举行2025年度杂志征订发行会暨生日宴
- 薛医堂中医诊所成立15周年庆典在咸阳举行
- 2024企业数字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联谊会暨中秋文艺晚会在西安举行
- 央地联动政策加力 四季度稳增长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