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金融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经新闻 > >>内容

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金融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

2025年01月22日 11:30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
  央行近日公布了2024年12月金融数据:12月新增信贷9900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信贷余额增至255.7万亿元,同比增长7.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社融增量2.8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9249亿元。
 
  2024年12月金融信贷在修复中保持增长,这是2024年我国信贷投放的缩影。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宣昌能等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宣昌能表示,2024年,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助力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次实施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等要求,会根据年中经济运行情况持续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2024年,受消费与投资需求偏弱叠加化债因素影响,我国信贷增速一度出现较大回落幅度。
 
  据宣昌能介绍,2024年,央行先后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支持性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2024年两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下调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力度都是近年来最大。
 
  二是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以及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截至去年末,银行营销对接项目达22000个,已签订贷款合同等待企业随时提款金额达到8389亿元。推出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取消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推动再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
 
  三是传导上,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明示了主要政策利率,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同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治理资金空转。
 
  四是汇率上,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采取公开宣示央行立场、用好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宣昌能表示,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等要求,对调控区间的把握偏向宽松一些,也会根据年中经济运行情况持续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国内信贷需求有所修复
 
  2024年12月的金融数据是一份不平淡的收官数据:居民中长贷连续3个月改善,企业信贷受化债制约,12月社融增加28507亿元,同比多增9181亿元,社融规模显著扩张。
 
  多个指标显示,2024年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宣昌能介绍,金融总量合理增长,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都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贷款利率稳步下行,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0%,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继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信贷需求出现修复,"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中国工业报,2024年全年新增信贷18.09万亿元,同比少增4.65万亿,信贷余额增速下降3.0个百分点,信贷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从2024年12月来看,2024年底国内信贷需求小幅修复,信贷增速下降节奏放缓;年底各地前置发行提前下达的2025年专项债,政府债券单月增量规模突破纪录。
 
  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从结构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全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05万亿元。二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为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政府债券净融资11.3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1.69万亿元。三是企业债券融资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024年,企业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2839亿元。四是表外融资中的信托贷款同比多增。
 
  张文红表示,总体上看,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了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恢复向好。
 
  开源证券指出,2024年12月的金融数据是一份不平淡的收官数据:居民中长贷连续3个月改善,企业信贷受化债制约,12月社融增加28507亿元,同比多增9181亿元,社融规模显著扩张。
 
  "五篇大文章"积极落子
 
  金融要素的投入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工作至关重要。一个区域金融要素投入越多,经济往往更有活力。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各领域指导文件,细化工作举措,加快政策传导,取得了积极进展。
 
  邹澜表示,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2024年央行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科技企业跨境融资制度机制,构建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在上海试点将支持范围扩展到低碳转型,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了1.75%,额度增加了1000亿元。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在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制度和市场建设。
 
  吉林大学校委会副主任、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原党委常委兼常务副校长邴正告诉中国工业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工作而言,金融要素的投入至关重要。一个区域金融要素投入越多,经济往往更有活力。
 
  邹澜表示,从全国来看,金融对"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8%,2024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5.1%,这些贷款都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说明信贷结构是在加快优化进程中的。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经覆盖了约1/3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
 
  "双宽松"政策落地将推升信贷增速
 
  2025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或将孕育低利率环境,财政扩张也有望助力宽信用、提振有效需求。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或可期待金融指标的持续好转。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宣昌能表示,央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综合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对于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邹澜表示,央行还将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政策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强与财政政策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和优化信贷结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谱系。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王运金表示,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加快落地各项促消费、扩投资措施,全方位扩大内需,预计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市场预期逐步改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更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将间接拉动信贷与社融加快增长。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央行将加快流动性投放,较大幅度下调政策利率,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房地产市场加快企稳,带动房贷、开发贷等增量上升。
 
  "2025年'双宽松'政策组合落地将推升信贷社融增速,"王运金进一步分析认为,预计2025年全年信贷新增21万亿元,余额增速回升至8.2%;全年社融增量36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8.8%。需求恢复带动货币创造乘数上升,加之央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预计M2同比增速预计回升至8.0%左右。
 
  开源证券指出,2025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或将孕育低利率环境,财政扩张也有望助力宽信用、提振有效需求。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或可期待金融指标的持续好转。(刘德炳)
 
  转自:中国工业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