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隐患仍存 靠什么守护“舌尖上的安全”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新闻 > >>内容

食品安全隐患仍存 靠什么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11月14日 10: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经济网—《经济日   点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小小餐桌,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1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与会人士认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1月1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在福建召开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张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完善食品安全政策措施,巩固了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守住了不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不过,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增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在此形势下,靠什么真正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引起广泛关注。

  依靠技术全程监管

  在厦门一中的学生食堂,福建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卫现场演示了用于实施监控食堂操作规程的“全球眼”。《经济日报》记者发现,只需轻轻点击鼠标,食堂各个角落的实时画面就会呈现在屏幕上,方便查看食堂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

  据了解,自2006年起,厦门市就开始利用“全球眼”技术对全市大部分高考考点和中考考点的食堂实施远程监控。“监管部门可以随时监控食堂进货、储存、粗加工等流程,以及学生用餐区环境,解决了传统监管模式中取证难的问题,使餐饮从业人员不敢、不想、不愿违规操作。”孙卫说,截至今年10月底,在“全球眼”的帮助下,厦门市已成功制止了200多起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操作规程的事件,有效防范了食堂的“餐桌污染”。

  不止是厦门市,强化对科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已成为很多地方加强治理和监管“餐桌污染”的重要手段。

  “在山东,农业信息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上,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表示,近5年来,山东省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资金,建成了省级和县级监管平台,实现了省级监测预警、县级监测数据集中处理、生产基地和检测中心数据实时上报的网络体系。同时,全省27000多家农药经营店的相关信息也被纳入农药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省农药经营监管信息化。

  张勇表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欠账多、底子薄,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风险监测、追溯管理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衣着干净整齐的工人、井然有序的车间、自动化的生产线……,这是记者在厦门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针菇生产车间内看到的景象。

  据该公司董事长陈珠凉介绍,目前公司金针菇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超过80%,生产流程也实现了全面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用工成本,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因此有了大幅提升。”陈珠凉说,更为重要的是,在工厂化养殖的环境下,金针菇生产全过程不需要施肥打药,从源头上确保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年产值达到18亿元。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