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评:“按键伤人” 严惩不怠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新闻 > >>内容

网评:“按键伤人” 严惩不怠

2023年06月08日 16:22   来源:产经新闻网   作者:admin   点击:
  产经新闻网: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雄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为反对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并指出网络暴力的两个主要因素:网络匿名性的副作用和网络缺乏道德法律约束。
 
  “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后悔”“凌晨6点的校园真的很黑,但600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前不久,湖南某中学百日誓师大会上一名高三学生代表发言登上网络热搜。但大家关注的不是她饱满向上的精神状态,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她的仪态、表情,一些网友的评论格外刺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网络的巨大浪潮中,网暴现象屡屡发生,因毕业染了一头粉发被网暴自杀的大学生,因“挖呀挖呀挖”走红的女老师被质疑相貌无奈退网等等。网络暴力犹如一把“消音的枪”,杀人于无形之中,而这样高频的、无视底线的网络中伤,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的,网络的匿名性等特征为网络暴力的成长提供了温床。在人人都能发言,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因为不必对言论负责,个别人忽视了表达的分量、罔顾了发言的责任,用网络给自己披上“隐私衣”,似无忌惮的、情绪化的发表自己观点和立场,站在道德高地上进行抽象而激烈的审判。近年来,随着网民的年轻化、自媒体的泛滥化,部分自媒体、网红,甚至于新闻媒体在明知会引发热议的情况下发布片面的,断章取义的文章、视频片段,引发众多不明真相的网民恶意评论。俗话说“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媒体本应肩负及时澄清谬误,正确引领导向的重要使命,但在“流量至上”“眼球经济”等传播逻辑的裹挟下,逐渐与“施暴者”同流合污,沦为网暴利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味触碰底线的“媒体”,终将在流量的洪流中反噬自身。
 
  两会期间两高院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里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达1.4万人。可以看到,有法可依才是治理网络暴力的先决条件,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系统的法律法规保障。面对网络暴力的凶猛态势,要加快网络立法建设的步伐;要坚持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要用好法律利剑,对自媒体乱象重拳出击;要压实平台责任,当好廓清网络暴力的“马前卒”,加强监管,及时处置。
 
  从“清朗行动”以来,看到了网络环境向好的趋势,但是精准打击网暴维护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还需各级各部门、各大网络平台和作为网民的我们一起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绵竹市剑南街道办事处  唐菀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