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酸铁锂厂商“出海”劲头足_产经新闻网
  • 欢迎进入《产经新闻》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新闻 > >>内容

磷酸铁锂厂商“出海”劲头足

2024年07月18日 11:59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约为19.1吉瓦时,同比增长49.1%。
 
  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提升,主要是由于海外厂商看好该技术路线。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经济性、高安全和长循环等优势,“碾压”三元电池成为市场新宠,全球市场占比稳步提升。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磷酸铁锂电池企业研发投入早,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先发优势,未来随着企业出口海外配套提速、海外工厂陆续落地投产,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出口量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抢滩海外市场
 
  除了电池成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口也实现大幅提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磷酸铁锂出口量为177.9吨,环比增长178%。
 
  在业内人士看来,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出口整体增势显著,反映出海外相关需求正持续扩大。目前,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两大锂电池技术路线。相比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并且成本更低,缺点则是能量密度偏低。“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极大提升,竞争优势开始显现,也进一步受到海外市场青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家磷酸铁锂产业链企业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产品出口、合作、当地建厂等途径布局。例如,今年6月,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储能与美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Powin公司签约建立合作。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6月,亿纬锂能就曾与Powin公司签订采购协议,将向客户交付10吉瓦时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另外,今年4月,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印尼投资建设的锂源(印尼)新能源有限公司磷酸铁锂工厂,完工并正式投产,总投资2.9亿美元,可年产磷酸铁锂12万吨。
 
  具备先发优势
 
  在受访人士看来,由于中国企业长期专注于磷酸铁锂系电池材料,因此,国外客户采购磷酸铁锂肯定会优先选择中国产品。
 
  截至目前,国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已连续3年超越三元锂电池。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26.2吉瓦时,占总装车量32.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61.0吉瓦时,占总装车量67.3%。
 
  “海外电池企业早年主要布局三元电池,而中国企业主要选择了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路线。”一位从业者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可以利用产业优势绑定国外客户,这也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吴微指出,国内电池企业拥有完善的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配套体系,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规模化发展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了大量专利,在技术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国外客户采购磷酸铁锂产品时会更倾向于中国电池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海外电池企业也逐渐改变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偏见”,投入到该阵营中。7月,LG新能源宣布,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向雷诺旗下电动汽车部门Ampere供应约59万辆电动汽车所需的磷酸铁锂电池。据悉,这将是LG新能源首次大规模供应磷酸铁锂电池。
 
  坚持工艺创新
 
  不过,业内也有分析指出,当前磷酸铁锂电池成品、正极材料的出口量仍较为有限,这或与海外厂商在进行产品验证有关。先前海外市场以三元电池为主,因此中国电池出口也主要以三元电池为主,随着该局面出现变化,海外企业需要完成市场、技术等多维度验证。
 
  吴微认为,目前,磷酸铁锂出口所面临的挑战,除了产品验证要求外,还在于部分国家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把锂电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和欧盟通过关税、碳足迹认证等手段对本国电池产业进行保护。然而,目前中国全产业链优势明显,同时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广阔的市场。未来中国磷酸铁锂产业链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各国电池企业相继入局,磷酸铁锂行业的国际竞争或进一步加剧。中国电池企业想进一步扩大优势,需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工艺创新。”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另外,在磷酸铁锂电池全面崛起的形势下,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或被进一步挤压。在此背景下,未来三元电池发展空间如何?“长期来看,双方都有发展空间,磷酸铁锂电池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例如,三元电池应用将主要集中于高端车型,而磷酸铁锂电池则能够覆盖高中低端车型与储能等不同领域。”吴微说。(记者 姚美娇)
 
  转自:中国能源报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管理员入口

    产经新闻 Copyright © http://qyjlbd.com 2012-2017 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qyjlbd@163.com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京ICP备0907530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