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饲料原料进口依赖 把牢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2025年01月16日 17:01 来源:产经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次
这件事关系你我餐桌,也关系国家安全。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对于畜禽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全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主食不“主”、副食不“副”,米面馒头吃得少了,肉蛋奶鱼吃得多了。肉蛋奶要靠粮食来转化,反映到粮食的消费结构上,就是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饲用消费持续增加。事实上,粮食饲用消费已明显高于口粮消费和工业消费,我国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这从进口可见一斑,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进口较少,而饲料粮进口较多,其中,大豆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六成以上。
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七成,推动节粮降耗是行业所盼。改革开放前,养殖业以散养为主,牛羊以天然草为食,生猪也多耐粗饲。工业饲料的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由于普遍采用玉米豆粕型配方饲料,豆粕占比较高,增加了饲料用粮负担。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达17.9%,全年豆粕饲用量达6800万吨,主要源自进口大豆。2018年起,有关部门引导推广低蛋白日粮,获全行业响应。2023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较2017年下降4.9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饲用2370万吨。进一步降低饲料用粮,有利于减少养殖成本。
养殖废弃物处理是难题,改变饲养模式是发展所向。我国畜禽饲养量大,环境压力自然也大。解决环境问题,既要坚持粪肥还田资源化利用,又要注意从源头上降耗减排。以生猪为例,我国生猪饲养量约占全球的一半,在高摄入高排放的饲养模式下,每头育肥猪全程要摄入8公斤氮元素,但吸收利用率不足四成,粪污末端治理压力大。如果采用经济、高效、精准的饲料配方,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既可以减少氮元素的过度浪费,又可以减轻环境承载压力。
在开放发展中掌握战略主动,减少进口依赖是安全所系。当前,全球百年变局加快演进,地缘政治风险、极端气候灾害、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深远。我国是畜牧业大国,饲料原料进口依赖度高,定价权也不完全掌握,动物产品稳产保供面临原料关。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重点在于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资源特点的养殖模式与饲料结构,从源头上把牢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审视我国养殖业从不用豆粕到依赖豆粕的历史变迁,其背后既有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素,也有复杂的国际影响因素。今后的任务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养殖业开源增料、提质增效。一是养殖方式提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推行饲料和养殖精准化发展方式,努力使养殖规模与资源环境适配;二是饲料资源开源,挖掘存量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农副资源提效加工利用,丰富饲料粮的替代资源供给;三是种养结构优化,优化饲草料结构和养殖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和节粮型畜禽水产品种。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养殖业加快转型,提高竞争力。(作者:乔金亮)
转自:经济日报
- 上一篇:央行释放多重稳汇率信号 政策“工具箱”储备足
- 下一篇:以旧换新效果如何?让订单说话
新闻排行
- 最新发布
- 以旧换新效果如何?让订单说话
- 减少饲料原料进口依赖 把牢养殖业稳产保供主动权
- 央行释放多重稳汇率信号 政策“工具箱”储备足
- 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资源配置 多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相继落地
- 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
- 多地披露发行计划 2025年专项债将靠前发力
- 加力!外汇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 明确发展愿景与推进路径 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开启
- 啤酒市场有望率先反弹 即饮场景和新体验场景成重点
- 我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 “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国办发文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 楼市重要信号,北上广深,齐创近年来新高
- 多地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批量下调存量贷款利率
- 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大市场建设提速
- 技术创新引领手机市场重回增长轨道 各大厂商“卷”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