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选择,养家是本分——律师的使命从不是“饿着肚子做奉献”
今晚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晒“公益法律服务是法律人的职业使命”,我并不完全赞同这说法。这句话看似彰显行业担当,实则忽略了法律人作为普通人的生存本质。当然,法律人主要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核心职业。而律师这份职业,从来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标杆,而是一群需要靠专业技能养家糊口的劳动者——他们背后可能是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赡养的老人,是一个个需要经济支撑的普通家庭。
将公益定义为律师职业的“职业使命”,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绑架。我认为,作为一名律师,他的职业使命的核心,应该是对专业的敬畏、对正义的追求,而不是以“公益”为名,消解律师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报酬的合理性。
律师职业的获得,要经过多年寒窗苦读、无数个的日日夜夜挣扎,我相信这一定是每位律师考取前的真实写照。另外,律师的专业知识,更是无数案件积累沉淀而来的“生存资本”,就像医生的医术、工程师的技术一样,理应获得对等的劳动回报。如果强行将公益拔高为律师的“义务、使命”,这就意味着律师需要持续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提供无偿服务,可现实是,律师办公场地的租金要付、助理的薪水要发、家庭的日常开支要承担,孩子的教育、医疗费用更是不能缺位。当公益成为无法回避的“使命”,律师的生计被挤压,家庭的经济来源受影响,所谓的“职业担当”,最终只会变成让家人陷入困境的枷锁。
我从不否定公益法律服务的价值。律师参与公益,为弱势群体发声、为公平正义助力,无疑是值得敬佩的善举。但善举应当建立在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是“我愿意”的主动担当,而非“必须做”的强制义务。把公益从“选择”变成“使命”,恰恰会伤害公益本身——当律师为了履行“使命”而牺牲家庭生计,要么会在公益服务中敷衍了事,要么会因经济压力而被迫退出,反而不利于公益法律服务的长远发展。
律师首先是家庭的支撑,其次才是法律行业的从业者。只有当他们能够通过专业服务获得体面的收入,保障家人的生活质量,才有底气、有能力去参与公益事业。公益从来不是“饿着肚子做奉献”,而是在自身有余力时的温暖分享。与其将公益定义为法律人的“职业使命”,不如将其视为一种“美好选择”——尊重法律人养家糊口的基本权利,让他们在保障家庭生计的前提下,自愿为公益添砖加瓦,这样的公益才更真实、更持久。
律师作为法律人的一部分,他的责任既包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包括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不强迫他人以牺牲生计为代价践行公益,才是对法律人职业的真正尊重,也是对公益精神的正确诠释。毕竟,连自己孩子都无法妥善抚养的人,又怎能长久地承担起所谓的“职业使命”?
各位同仁,你们认为呢?
- 最新发布
- 跨越海峡的温柔约定|陈习珍领航 温台公益音乐会暖透“星”世界
- 公益是选择,养家是本分——律师的使命从不是“饿着肚子做奉献”
- 天王表×RuirUiruI 2026 春夏大秀:三相月——时间哲思与永恒韵
- 提升便利度和吸引力——广东出台23条举措加快入境游高质量发展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假期出游提示
- 第十届中国商业资本联盟未来独角兽交流会暨CCCU华中区会员单位授
- “桔子红了”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科技助农在行动
- 什么是第五代产业园区?
- 河北建工二建公司在河北省建筑业协会标杆创建活动中荣获佳绩
- 南充《新华大舞台》总导演 舒红艳 致辞并讲话
- 重庆大学“数”说伊旗从“煤海转型”到“文旅兴村”
- 民建会员李永会团队入选“巾帼牵手计划” 彰显家庭教育服务力量
- 《中华建筑报》是国家级行业大报,如何投稿发稿?
- 深圳文交所金玉瓷数字平台暨方建文大厦落成西安临潼 激活万亿文
- 印尼共工新闻社社长龚全元率浙江樟和钢构集团考察团拜访印尼万信